江科大李为立教授、澳洲国立Mike Tebyetekerwa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AIE原理应用于智能荧光纳米纤维膜研究
近年来,对具有自发热、发光、发电,可实现实时响应功能的可穿戴器件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由于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形态特性,纳米纤维膜在可穿戴器件中有较多应用。静电纺丝技术为制备纳米纤维膜的常规手段,但由于原料组成、工艺参数、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所制得的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及性能产生影响,所以其工艺过程较为复杂,不易规模化放大应用。需要寻找到新的测试手段与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掌握纳米纤维膜静电纺丝制备的影响因素,并推动可穿戴器件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江科大李为立教授课题组、澳洲国立大学Mike Tebyetekerwa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研究从聚集诱导发光机理出发,利用荧光光谱实时快速响应的特性,结合扫描电镜对形貌的分析研究,研究影响荧光光谱性质的各种因素。工作成果实现对纳米纤维膜固化过程的实时跟踪的同时,寻找出一种系统研究纳米纤维膜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研究进一步探索荧光纳米纤维膜荧光性质对外界刺激(温度、化学气体)的响应特性,为纳米纤维膜的功能化及其在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研究成果以Fluorescent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based thermosetting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杂志(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2019, DOI: 10.1039/C9QM00342H )。
研究基于先前工作成果(J. Mater. Chem. C, 2018,6,12849-12857),首先在具有荧光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中加入固化剂、混合溶剂,调整预固化时间、固含量、荧光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以及混合溶剂比例,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荧光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因素对膜形貌的影响,优化纺丝工艺。
然后,将电纺得到的荧光纳米纤维膜加热固化使其交联稳定。这涉及纳米尺度溶剂蒸发和树脂化学交联,所以其固化较为复杂。研究尝试通过实时跟踪固化过程中荧光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光谱变化来解释描述这一过程:初始由于高比表面和多孔形貌,固化初始溶剂快速挥发,同时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交联反应,对AIEgen荧光分子的分子内运动束缚快速增强,表现出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快速上升;随着体系中溶剂挥逐步挥发完全,进一步的树脂的交联固化会加强束缚荧光分子,表现出荧光强度稳步上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长期处于高温下,纳米纤维膜的聚合物发生链段松弛,对荧光分子的分子内束缚减弱,荧光强度降低。由于荧光光谱的实时性与灵敏性,为研究跟踪基于热固性聚合物的纳米纤维膜的静电纺丝制备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有趣的是,结合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单根纤维呈现独特的核/鞘形貌: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后,由于高比表面积,溶剂的挥发与预聚物的反应,使得表面先发生固化;随着内部溶剂的挥发与固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包裹在内部的预聚物,撑出表面壳层的包裹束缚,在端口挤出,使呈现核鞘的形状。
因为AIEgen荧光分子通过化学键被聚合物长链固定包裹,根据RIR机制,荧光分子的分子内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聚合物长链的束缚与限制。由此,AIEgen荧光分子发光行为会受到聚合物长链运动以及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首先,聚合物链段运动行为会随温度而发生变化,由此出其荧光光谱具有温敏特性;其次,将荧光纳米纤维膜放置于化学蒸汽环境中,特别是对于缺电子含氮化合物(如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敏感性。一方面纳米多孔膜的形貌有利于化学气体渗透;另一方面富含电子的AIEgen荧光分子与含氮化合物结合所发生的电子转移,使其荧光强度的快速减弱。这为使荧光纳米纤维膜在危化气体的检测提供了应用可能。
江苏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讯作者分别为江苏科技大学李为立教授为澳洲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Mike Tebyetekerwa,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No.51673088)。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C9QM00342H
相关进展
江苏科技大学李为立副教授课题组在聚集诱导发光原理应用于制备智能涂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西安交大孟令杰教授、党东锋副教授团队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实现纳米螺旋组装体的超高分辨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封面:调控温度构筑结构多样化的丙烯腈类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香港科大唐本忠教授等人主编的英国皇家化学会图书《 高分子合成化学:创新与展望》正式出版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基于C(sp3)−H活化的内炔与醇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M》:可控宏观组装构筑新型AIE水凝胶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二氧化碳和炔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并制备了环状碳酸酯基聚合物
弗林德斯大学唐友宏副教授、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和川工大周亚宾博士综述:AIEgens在基于细胞的复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芳香性翻转驱动分子内振动用于构建振动受限型聚集诱导发光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实现了“点亮”型的细胞成像和对细胞的原位杀伤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一锅法合成含氮阳离子的多功能聚电解质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综述:手性及潜在手性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结构、组装及功能研究
湖南大学曾泽兵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合作在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让细菌带着荧光飞: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提出一种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的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山东大学于晓强教授团队:新型超低浓度的AIE材料用于特异性双光子脂滴成像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南开大学丁丹教授提出“分子内运动诱导的光热转化(iMIPT)”新概念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林荣业教授系统评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基于活化炔的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合作:单一波长激发双色荧光AIE探针用于动脉粥样斑块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王树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AIE分子构建一系列荧光传感器阵列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原菌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